当前位置: 主页 > 应用视频 > 刻录制作影碟 > 如何把DV制作成高品质VCD/DVD

如何把DV制作成高品质VCD/DVD

2008-04-14   baidu blog / ZXBB 点击: 标签:
  

 

    最近经常有朋友问我,如何将VCDDVD制作的更清晰?这个问题一两句话是很难说清的,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资料介绍,谈谈这方面常用的做法,不妥之处请笑纳:

    大家都知道,做VCD/DVD的一般流程是:先视频采集,接着是视频编辑,然后是生成输出,最后是刻盘,那么,在这几个环节当中,哪个环节才是影响我们视频质量的罪魁祸首呢?

    现在的DV机都带有1394接口,通过1394数字接口把DV中的影像文件传输到电脑里,基本都是无损的,所以采集这一环节我们就可以排除在外;视频编辑无非就是加些字幕、背景音乐、转场以及菜单等等,对最后的视频内在质量没有关系;刻盘,只是纯粹地把自己制作的视频文件写入到光盘中,让普通的VCD、DVD播放机能播放而已,与最终的视频质量也关系不大。

    通过以上分析,问题基本明朗化,最终生成视频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“生成输入”这一个环节。下面我们就对症下药:

    有过做VCD/DVD经验的朋友们都知道:视频生成输入其实就是把在软件中编辑好的视频,压缩生成MPEG1(制作VCD)或MPEG2(制作DVD)格式。视频压缩主要有两种途径,一是软件压缩,二是硬件压缩,硬件压缩需要硬件支持,也就是需要专门的压缩卡,好的压缩卡少则几千元,多则上万元,对于家庭用户来说,未免成本太高了,我们只能采用软件压缩。大家用得比较多的《会声会影》及premiere软件,所生成的MPEG文件就是软件压缩的,像《会声会影》此类家用级软件,编辑方面还不错,但是它压缩生成的MPEG文件却比不上专业的压缩软件(如小日本TMPEGEnc、PROCODER等),所以我们想做品质好点的MPEG文件一般的做法就是:用《会声会影》、premiere等软件进行编辑,然后,输出高品质的AVI格式文件,接着用小日本等压缩软件把AVI转换成MPEG格式的文件,最后进行刻盘,这样做最大的缺限就是:用的时间太长,而且AVI文件体积庞大,很占硬盘空间;《会声会影》、premiere等软件生成AVI文件时间比较长,用小日本把AVI转换成MPEG格式文件的时间也不短!

    那么,有没有方法在《会声会影》、premiere等软件里直接调用小日本等专业压缩软件,直接生成MPEG文件,从而既能得到高品质的MPEG文件又能省去生成AVI的时间,又节约硬盘空间呢?

    有,当然有,有了FrameServer(搭桥软件)这个小工具就可以实现了,此插件的工作原理是:压缩生成时,在电脑内存中生成一段“AVI虚拟文件”,然后用专业的压缩软件直接调用那个“AVI虚拟文件”,从而起到一个桥梁作用,此时,千万不要关闭FrameServer软件(一旦关闭,则“AVI虚拟文件”就自然消失,这也就是叫它“虚拟文件”的原因),然后打开专业的视频压缩软件,例如:小日本Tmpegenc,在“指定源文件”一项上,选择上面由FrameServer插件生成的“AVI虚拟文件”。

    通过这种方法生成的MPEG文件绝对比用Promiere或是《会声会影》直接生成的MPEG要好,刻出的VCD/DVD当然也就比较清楚了。当然,这种方法很吃内存,电脑配置不好可不行!

    以上方法也只是为想做高品质VCD/DVD的视频爱好者们作一抛砖引玉的作用,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。

    顶一下
    (1)
    50%
    踩一下
    (1)
    50%
    精彩推荐